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 : 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 有效应对金融风险挑战

 

日期:2021/12/9 12:17:28  阅读:
 

近期,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穗开幕。12月3日,交通银行601328)党委委员、副行长周万阜出席“全球金融安全与合作”平行研讨会,并以“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 有效应对金融风险挑战”为题发表了视频演讲。

  以下为周万阜副行长演讲原文

  01

  需要从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关系

  来判断和认识当前全球金融风险

  经济是金融的基础,健康的实体经济以及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循环始终是金融稳定的根基。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角度来分析,当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风险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1. 经济下行的压力与风险。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正从疫情的冲击之下逐渐恢复,但经济复苏的前景遇到新的冲击。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包括最近全球高度关注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扩散,可能导致经济下行风险再次凸显。加上欧美主要经济体受到能源短缺、供应链瓶颈、债务高企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动能可能大幅减弱。经济下行叠加债务膨胀,很有可能引发普遍的债务违约,一些经济体的债务危机可能卷土重来。同时,疫情期间各经济体普遍采取的大规模财政刺激与货币宽松政策,造成通货膨胀持续攀升。为治理通胀的政策调整,不但会加大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而且会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 经济恢复不平衡带来的风险。由于新冠疫情反复和病毒变异,加之全球疫苗分配不均衡,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复苏明显分化,全球居民收入与贫富差距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一半以上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水平将低于全球平均,尤其是拉美加勒比地区、非洲大部分地区的经济恢复还在困难中挣扎。经济恢复不平衡带来的国际资本流动,会严重威胁新兴经济体的金融稳定。除此之外,随着发达经济体逐渐退出宽松政策,新兴经济体还可能面临被迫加息、输入型通胀、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等风险。

  3. 金融偏离实体经济引发的风险。疫情期间,全球主要央行普遍采取极度宽松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比如,2020年美联储总资产规模扩张了3.2万亿美元,超过2009-2014年总计扩表规模(2.39万亿美元);欧洲央行与日本银行总资产与名义GDP之比均上升超过20个百分点。货币超发不可避免地造成全球风险资产价格普遍上涨,导致股市巨大涨幅与疲弱的经济增长之间严重背离,这正是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走向过度膨胀的体现,给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埋下了巨大隐患。

  02

  中国在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化解

  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金融风险治理,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统筹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基础上,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体现在三个层面:

  在国家层面,着力深化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立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务”,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1. 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一方面通过监管考核、政策激励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制造业、绿色经济等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实体经济。2020年银行业减费让利3568亿元,与优惠利率、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相配合,完成了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

  2. 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稳步推进政府、企业和居民去杠杆,尤其是企业杠杆率在2017-2019年间下降了约8.5个百分点;疫情之后去杠杆进程仍在继续,今年前三季度宏观杠杆率共下降了5.3个百分点。同时,加快推动金融部门去杠杆,广义影子银行规模在2017-2019年间缩减近16万亿元,狭义影子银行规模缩减近12万亿元。

  3. 持续深化金融改革。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内容涉及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小银行治理、信用评级、金融开放等多个领域。同时,更大力推进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公司治理,强化内控风险机制建设,从制度层面巩固提升防范金融风险能力。

  在监管层面,加大力度治理“脱实向虚”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回归主责主业。

  金融监管部门通过“组合拳”加强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筑牢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安全底线。

  一方面保持货币政策稳健,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中国人民银行借助定向降准、防疫专项贷款、支小专项贷款、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等结构性工具实施“精准滴灌”,将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强化金融风险治理和金融监管协调。中国人民银行围绕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双支柱”框架,中国银保监会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相继推动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等,并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管控互联网平台无序扩张,逐步构建起金融强监管的生态网络,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机构层面,围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信贷结构与资源配置。

  1. 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在监管部门指导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投入。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2%,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2.6%,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3.8%;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以上。

  2. 持续压降表外资产,保持资产质量整体稳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紧跟MPA考核和“资管新规”要求,推动资产回表和理财净值化转型,通过压缩同业、压降表外业务等举措有效管控表外业务风险。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仍保持了银行资产质量总体稳定。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同比增长7.7%,不良贷款率仅有1.75%,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持续稳步上升。

  中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这些经验,是建立在对金融规律性认识基础之上的,实践证明是有效和成功的。

  03

  统筹发展与安全

  全球要积极携手应对金融风险挑战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不足与失衡叠加,金融偏离实体经济发展现象突出,不仅对金融稳定性构成潜在威胁,而且可能诱发新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挑战,各方面要牢牢抓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正确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基于过去几年中国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此我提出应对全球金融风险挑战的三点建议:

  1. 加强国际经济金融协调,促进经济稳定复苏。一方面,建议加强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就抗击疫情、经济复苏、通胀问题、货币政策改革等加强沟通协作,并加快对新兴经济体疫苗捐赠、特别提款权分配和紧急贷款等各种疫情救助政策落地,帮助新兴经济体尽快走出疫情;另一方面,坚持多边主义、开放包容和互利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化重启,减少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加快促进全球供应链修复,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必要的条件。

  2. 推动宏观政策精准落地,实现经济均衡发展。要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强化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优化宏观政策设计,加强跨周期政策调节,并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稳定市场主体。持续推进民生事业建设,尤其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重点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来源问题,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激活消费内需潜力。加强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3.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完善风险治理体系。金融机构要更加聚焦主责主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巩固提升资产质量。同时,稳妥推进去杠杆,在化解政府债务、化解重点企业债务、处置问题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妥善有序开展存量风险化解,并严格落实系统性重要银行评估、监管评级、公司治理等各项监管要求,实现金融风险防范全覆盖。提前做好对疫情后大国宽松政策退出、通胀高企等风险研判,持续做好压力测试,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安全底线。


联系我们
  • 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3号楼11层
  • 400-611-8836
    400-611-8836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7 北京首冠点子市场调查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49767号-4